心脏康复之心理处方
时间: 2024-09-09 13:54:07 . 来源: 王福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而心血管疾病(cadiovascular disease,CVD)特别是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也逐渐趋向于年轻化。由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和不断发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年龄也更趋向于年轻化。如何让这些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回归工作,已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
现代心脏康复是一种综合的医疗手段,旨在通过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医疗保健,改善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和全身功能,预防心脏病的再发,提高生活质量。包括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心理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传动中医治疗、社会和职业治疗等多个方面,与大部分人认识中的“理疗”和“康复”有着重要的区别。在心脏康复治疗中,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药物治疗共同作用,在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
2015年,我国发布的《冠心病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指出,CVD 的心脏康复指以医学整体评估为基础,通过五大核心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和戒烟处方]的联合干预,为 CVD 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和全程管理服务和关爱。
心脏疾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从急性发作到稳定期,再到恢复期的多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患者可能会担心疾病复发,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恐惧,甚至对生命产生悲观情绪。心理处方旨在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心理韧性,促进整体康复。心理处方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心脏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早在心脏康复的心理处方概念提出之前,人们对心理因素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就有一定认识。1980年美国心身医学研究所将心身疾病定义为“由环境心理应激引起和加重躯体病变的疾病”。其中明确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神经源性心绞痛、阵发性心动过速、原发性心动过缓、功能性期前收缩和心脏神经症等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即目前所指的双心疾病范畴。
不管是双心疾病还是心脏康复的心理处方,落脚点就是精神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其本质是由于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情绪紧张和血压升高之间的相互影响:当一个人情绪紧张的时候,导致血压升高的同时也会伴随着大汗和心率的增加;同样,当患者血压升高的同时,也会导致患者的精神和情绪的紧张;二者可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精神更紧张,血压也会更高。
另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心碎综合征”,又称应激性心肌病、章鱼篓综合征、心尖部球样变综合征等,是一类以急性胸闷、胸痛和(或)呼吸困难起病,伴有心电图 ST-T 动态演变、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可逆性室壁运动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因患者于左心室收缩末期呈现一种特征性改变—心尖部球样扩张、基底部颈样缩窄,类似日本章鱼壶( Takotsubo ),因此得名。患者发病前常有心理或躯体应激,比如生气、情绪激动等诱因。
以上两个典型事例,可以看出精神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确实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心理处方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应当对每一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比较重要的心理评估,最常用的评估方式就是一些自评量表,比如PHQ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GAD-7焦虑症筛查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如果量表结果显示比较严重的焦虑或抑郁状态,建议至精神卫生中心的相关科室进行规范化的治疗。
其次,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处方,我个人提出五个策略:沟通、学习、放松、药物。
第一个策略:沟通是指医患沟通,患者对陌生的疾病和医学知识的匮乏,会让他感到莫名的恐惧及焦虑,因此及时有效的医患沟通,让患者对自己病情有基本了解和认识是特别重要的。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应因人而异,尽量避免医学术语,要使用患者可以听懂的语言或者方式去解释医学问题,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沟通,才能让患者真正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其实有时候,处于焦虑状态下的患者极度需要沟通,那时候或许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倾诉,在倾诉的过程中,心理压力和情绪就会得到释放。
第二个策略:学习,是指自主学习,其实是患者在思想上的改变自己的过程。很多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就惴惴不安、忧心忡忡,不仅担心支架是否会脱落,还会担忧支架寿命几年,更有甚者会思量自己余日还有多久。对于这些患者的心理问题,沟通肯定是要做的,医学知识的科普就不必说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如何解决患者对待疾病态度的思想问题。心血管疾病的医学科普知识,我从来不建议患者自己去百度,而是让患者看胡大一教授的《过好支架人生》,在看书的过程中,也是他们自己学习的过程。
对于疾病的态度问题,其实就是我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部分呈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疾病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尝试着去改变对疾病的看法,所以我会建议我的患者去读国学经典:可以读《论语》、《大学》、《中庸》;可以读《道德经》、《庄子》;可以读《心经》、《金刚经》;可以读《黄帝内经》;可以读《唐诗》、《宋词》。看这些经典是为了让我们学习儒家、道家或者佛家的思想,学习中国古人的智慧,学习古代先贤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解读,让我们浮躁和不安的心沉静下来,学着去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自身当前的状况,不管是面对疾病还是其他挫折。
第三个策略:放松,这个放松方法包括有氧运动和音乐。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常出现的就是焦虑和抑郁状态,而每周三到五次的有氧运动,是对抗抑郁和焦虑最好的药物。当然运动前必须进行心肺运动试验以评估患者的运动耐量,运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跑步、蹬车、游泳等。我个人推荐一些相对古典的运动方式,比如太极拳、站桩、八段锦、瑜伽等,这些运动是在配合着呼吸的同时将身体放松,在不增加心脏负荷的基础上,进行身心的锻炼。
音乐是另一种放松的方式。乐是个多音字,可以念“yue”也可以念“le”,所以音乐会让人快乐。古文中,药的繁体字“藥”下面就是樂(乐),所以音乐也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我会推荐患者听一些轻音乐,比如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班得瑞的《清晨》、理查德的《秋日私语》、古筝纯音乐《明镜菩提》和《云水禅心》等等。戴上耳机,打开音乐,闭目养神,怡然自得,这样所有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也会随音乐飘散而去。
第四个策略:药物。对于一些心理因素影响疾病特别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黛力新调节患者情绪;对于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可以酌情使用谷维素和维生素,以改善患者症状;对于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阿普唑仑改善睡眠和焦虑状态;对于焦虑和抑郁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建议至专科医院行规范化的治疗。
综上所述,从心脏康复的心理处方可以看出,正确的认识疾病状态和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是最为重要的。心脏康复五大处方其实不是单纯的分割开来,而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让患者身心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样才是真正的回归健康,回归生活。王福 济南市中心医院、科普专委会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