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人的心脏康复
时间: 2024-09-09 13:59:20 . 来源: 王福
“29,34,40,45,48,51,52*2,55,56,73,92。12个人,10个60岁以下的,5个50岁以下的,最年轻的29。这是一组特别有警示意义的数字,希望咱们这些年轻的朋友,为了自己的身体:夜且熬且珍惜,烟且吸且珍惜,肉且吃且珍惜。”这是我2020年10月底发的一个朋友圈,这组数字当时济南市中心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入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龄统计。
提到急性心肌梗死,很多人人仍会认为这是一种老年病。其实,心梗正在不知不觉中缠上更多的中青年人。过去五十岁以上为心梗的多发人群,现在35-50岁的中青年人突发心梗愈发多见。随着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里接触的急性心梗患者越来越多,见到的年轻心梗患者也越来越多,我个人接触的最年轻的心梗患者是28岁。当时在我朋友圈里,我同学回复说见过19岁的心梗患者。不知道这些数字是否会让你觉得触目惊心,是否让你觉得心里有些不安。
通过对这些年轻心梗患者的病情询问和生活习惯的了解,我总结出一句话概括中青年心梗的常见危险因素:“中青年心梗有三宝:抽烟、熬夜、肉不少”。
熬夜,对于很多年轻人,甚至一部分老年人来说已经是生活常态。2020年6月的某一周CCU一下来了三个35岁左右的心梗患者,他们都有长期的熬夜习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该起床的时候起床,该睡觉的时候就应该睡觉,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应该去遵循。
抽烟,作为一个损人不利己的坏习惯,应该早早的戒除。虽然不是所有的心梗患者都吸烟,也不是所有吸烟的患者都会心梗,但吸烟的确是心梗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以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可以导致冠脉微循环的障碍,从而导致心梗的发生。
肉不少,这对当今社会来说,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显著表现,但同时也是一些疾病发生的重要根源。在接触的年轻心梗患者时,我都会问一下他们的饮食习惯,大部分人都是无肉不欢,无肉不成餐。
当然,每种疾病发生和发展时存在共性的同时,也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心梗的发生也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不是吸烟 、熬夜、吃肉多就一定心梗,也不是所有心梗患者都有这些坏习惯。但是通过对这些年轻心梗患者的了解,大部分人的确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坏习惯。
很多心梗患者会问我,以后还能运动吗?怎么样去运动,能做多大量的运动?能不能爬楼梯?还能不能回去工作?
正是因为心梗发病率愈加年轻化的趋势,让我们看到了,心梗患者是一群需要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的人。特别是年轻的心梗患者,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年纪,他们需要再次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需要再次回到自己的家庭履行自己的生活责任。因此,他们需要知道支架植入术后应该怎样去吃饭,怎样去工作,怎样去运动,怎样去生活,怎样再回到从前。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心梗患者中,也存在于所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的患者,存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存在于所有心脏病患者,存在于所有疾病的患者中。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引伸出一个新的理念--心脏康复。可能大部分人都听说过脑卒中后需要神经康复,对心脏康复这个词十分陌生。那什么是心脏康复呢?
心脏康复是一种综合的医疗手段,包括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心理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传动中医治疗、社会和职业治疗等多个方面,与大部分人认识中的“理疗”和“康复”有着重要的区别。在心脏康复治疗中,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药物治疗共同作用,在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
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包括药物处方、运动处方、心理处方、营养处方及戒烟处方,其中运动处方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运动处方”,听起来极具清新与时尚之感,却也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作为专业的心内科医生,我们去告诉冠心病患者一定要适量的科学运动,患者往往都很难接受,我心脏不好,为什么还要运动?在这个执行难度的背后,更大的难度是,即使患者接受了医生的运动建议,你怎么能保证让患者的运动量恰到好处?也可以这么理解,运动量小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一旦运动量过大,又会成为患者的负担。所以,专业的心内科医生,需要有一把标尺,来科学地测定患者到底需要怎样的一个运动强度,这把标尺,就是心肺运动试验项目,这也是我们开具“运动处方”的依据。
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出具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以尽快恢复心肺功能和提升运动耐量,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尽快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是指伴有代谢测定(氧气摄入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等气体交换指标)的一种新兴的心肺功能测评方法,在心脏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静息状态和运动过程中每次呼吸中的氧气摄入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和通气量(VE)的测定,结合心率、血压和心电图以及运动中出现的症状,对患者的运动耐量、心肺功能做出综合评估。
心肺运动试验根据受试者的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斜坡式递增(Ramp)运动方案,通过6-10分钟的持续递增功率的运动,测量受试者的最大耐受功率负荷和最大有氧代谢能力。CPET通过记录运动中及最大负荷时的心肺相关指标,客观的评估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和运动耐量,因此是评定运动心功能的“金标准”。CPET医师可根据测量值对患者进行心肺功能的评估,并开出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治疗方案,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脏康复,使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复、运动耐量提升,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省医保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