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旨在通过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医疗保健,改善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和全身功能,预防心脏病的再发,提高生活质量。包括常规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心理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传动中医治疗、社会和职业治疗等多个方面。通过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和戒烟处方的联合干预,为 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全面和全程管理服务。
心理处方旨在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心理韧性。心理处方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落脚点是精神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比如情绪紧张和血压升高是相互影响的,情绪紧张导致血压升高,血压升高也会导致患者的精神紧张。患者发病前常有心理或躯体应激,比如生气、情绪激动等诱因。可以看出精神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确实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心理处方是不可或缺的。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最常用的评估方式就是一些自评量表,根据量表结果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对于在心脏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处方,我个人提出四个策略:沟通、学习、放松、药物。
医患沟通,让患者对自己病情有基本了解和认识。认真倾诉的患者的陈述,使其心理压力和情绪得到释放。
自主学习在思想上让患者自我改变,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和学习医学知识,并非是网上百度。例如胡大一教授的《过好支架人生》,在看书的过程中,也是他们自己学习的过程。可以看一些儒、道、佛家的经典,学习古人的智慧,学习先贤对人生的思考和生命的解读,消除浮躁,让心安静。
有氧运动和音乐是较好的放松方法。患者最常出现是焦虑和抑郁状态,运动是对抗抑郁和焦虑最好的药物。我个人推荐太极拳、站桩、八段锦、瑜伽等,这些运动在不增加心脏负荷的基础上,进行身心的锻炼。经常听一些轻音乐,戴上耳机,打开音乐,闭目养神,怡然自得,这样所有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也会随音乐飘散而去。
对于心理因素影响疾病特别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相关药物治疗。焦虑和抑郁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建议至专科医院行规范化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