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领导分配你的工作完成的怎么样了啊?”
“不着急,等等再说吧。”
“不赶紧干完,等领导用的时候,急急忙忙的去做会出错的。”
“哎,我也不想这样,我也想早点干完,可是就是做不到咋办呢啊?”
“你这孩子,这么长时间了,作业还没有做完,怎么这么拖拉啊?”
这种的拖延的事情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是经常遇到的。
由此可以看出,拖延是现代生活中出现的高频率的词语,不少的学生、工作人员都不可避免的深陷其中,既然它阻碍了我们的进步,那么我们就把它拆分来一看究竟。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拖拉、拖延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心理情绪问题在作祟,里面包含着担心、恐惧、焦虑等等。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调整好我们自己的心态,拖延对我们来讲并不一定是时间和精力的耗费。
从心理的角度来讲,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提高效率,这是我们自己能够意识到的,这也是与我们客观世界相联系的。但是我们的内心有时候会不受自己意识的控制,表现出来的行为与之相反。这种情况常常与我们童年的成长环境,自身的思维模式有关系,那么一但客观与内心的冲突产生了,就会导致行为上的拖延,就是所谓的拖拉、推延症。那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首先:我们应该与拖延和解
你即可以选择承认,也可以选择偷懒,只有坦然的接受这一点,才能减少内心与现实的冲突,减少冲突产生的焦虑。这种焦虑程度下降了,允许拖延,也许就会变成以后学习、工作的动力。
其次:那怎么去放大动力呢?
把问题具体化,就是把可能产生的结果在内心演练,比如考大学的孩子把自己想去的学校的照片打印出来一遍一遍的看,考上以后可能会出现的美好结果;参加比赛前不断的想象对手在自己脑海的样子,看对手比赛视频,怎样能战胜他等等,这些都是吸引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最后:微启动
因为万事开头难,我们一上来不要把好的事情或者是期望很高的事情想象的那么美好。这样,一旦达不到我们预想目标,就很容易挫败我们积极性。所以说开始的时候慢慢的去行动,等进入到应有的状态时,后边的事情会顺畅很多,终究会朝着我们预想的方向发展!
加油吧,每一位爱拖延的人,希望都能与自己和解,然后找到自己的扳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