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网站首页
健康科普
基础概念普及
健康生活推送
专业学术动态
养生趣闻聚焦
寿星达人访谈
健康服务
诊疗康复
健康筛查
科学运动
鉴赏演艺
健康饮食
健康生活
心理咨询
协会动态
内部循环
公益服务
横向交流
创新发展
规范运行
民主管理
标题新闻
协会资源
协会专家
健康商城
会员服务
入会须知
会员权益
会员申请
机构申请
会费缴纳
资料下载
政策法规
法律法规
协会章程
规章制度
党建强会
党员风采
组织动态
核心文化
通知公告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协会领导
分支机构
代表机构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强会
>>
组织建设
>> 正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时间: 2024-08-27 14:22:35 . 来源: 寒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这是党中央总结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成就作出的重要判断。我们坚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蓝图,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一定也是划时代的,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开启了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必将载入党的光辉史册。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涉及60项具体任务、336项重大举措,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如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由此可见,“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于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坚持守正创新,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迈过了四十多个年轮。“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因就在于我们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新征程上,锚定总目标,把牢《决定》提出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和实践要求,写好改革的“实践续篇”,定能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
第三,坚持正确方向,系统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全会提出的一个“牵引”、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个“更加注重”,为我们指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发展所需,顺应民心所向,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各领域的风险问题,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既要继续在“全面”上下功夫,使改革举措全面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又要持续在“深化”上用实劲,突出经济体制这个重点,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
第四,紧扣中心任务,重点部署未来5年改革任务。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主要体现在14个方面: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在此基础上,全会突出改革重点,进一步提出七个“聚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确定了改革的时间表,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可以说,这既是未来5年改革的任务书,又是从现在起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全党同志只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才能按时按质按量圆满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第五,总结历史经验,以“六个坚持”指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历史进程的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能够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其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这“六个坚持”既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的“十个坚持”相贯通,又同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的“六个必须坚持”相连接,体现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坚持的重大原则。
第六,注重系统集成,系统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关系。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如果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宣言”,“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那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是高度评价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坚持系统观念,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为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根本遵循,绘制了路线图、施工图、时间表,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全会提出15个重大判断,其中有的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蕴含着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些重大判断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为推进实践创新,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实现未来5年改革目标提出了根本遵循和理论依据。
第七,坚持吃透改革要求,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响应全会号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把《决定》的“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施工图”,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创造事业发展新辉煌。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与原创性贡献研究”(批准号23&ZD004)阶段性成果。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洪晓楠
版权所有:山东省亚健康防治协会
联系电话:0531-6 邮箱: 123地址:济南市 鲁ICP备2022039149号
二维码